厕所不大 影响不小
厕所建设情况如何
也是城乡文明建设的一个侧影
2020年市委市政府
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提到
要新建改造一批城市、乡镇、
农村、旅游景区的公共厕所
今年是我市推进
“厕所革命”工作的最后一年
厦门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
全市要新建、改造118座公厕
(含城镇公厕79座、农村公厕12座、旅游厕所27座)
● 思明区22座
● 集美区16座
● 同安区24座
● 湖里区28座
● 海沧区14座
● 翔安区14座
目前各区、各相关部门
正在有序推进选址、设计等前期工作
燕尾东公厕蓝色马赛克砖外墙很有海洋气息。谢雨真 摄
“厕所革命”任务目标
按照《厦门市进一步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方案》的要求,以补建、提档、升级为重点,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升一批环卫公厕。在推进“厕所革命”各项工作中,各相关部门按照要求提升城乡公厕建设品质,同时健全公厕日常管理长效机制。
2018年至2020年,新建改造239座城镇公厕。到2020年,基本实现:
● 城区每万人3~4座,步行15分钟左右1座公厕;
● 农村新建改造38座公厕,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创建美丽乡村的村至少有1个水冲式卫生公厕。
2018年至2020年,全市新建改造旅游厕所100座:
● 4A级及以上景区至少有一个AAA级旅游厕所;
● 四星级以上休闲集镇和特色村至少有一个AA级旅游厕所;
● 其他A级景区、休闲集镇和特色村、自驾车营地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
● 4A级以上景区具备第三卫生间。
农户改厕方面,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到2020年,全市完成0.2万户农户改厕。
内厝澳西公厕焕然一新。谢雨真 摄
新改建的公厕有何亮点?
跟着小编一起去探访吧~
目前思明区公厕分布密度约为7.5座/平方公里,满足《城市环境设施规划规范》所提出的城市公厕平均设置密度3-5座/平方公里的标准。在为期三年的“厕所革命”中,该区主要以改建公厕为主。
位于鼓浪屿的内厝澳西公厕于去年改建完成并投用。经过外墙清洗,这座公厕焕然一新,保证隐私的同时大胆采用大百叶窗的设计,增加采光和通风。
谢雨真 摄
内部的小便池、洗手台、烘手机、臭氧除臭机等设施全部更新。
谢雨真 摄
上到二楼的台阶还设置了盲道,突显人性化细节。
谢雨真 摄
公厕管理员林素叶说,这座公厕至少有20年以上,改建前因通风不畅,异味较重。改建后,空气清新了,游客都表示满意。有一次两名游客来这里,女游客不放心厕所环境,让男游客先进去看看。男游客进去后,惊讶地称赞:“这里比我们家厕所还干净”。
谢雨真 摄
同样是去年改建投用的燕尾东公厕,改变了原有格局,设计更人性化。将男女蹲位比例改成1:1.25,增设了第三卫生间,包含母婴台、儿童用马桶等,充分满足游客家庭如厕需求。
谢雨真 摄
原先的玻璃窗设计,改成了花柱式设计,大大提高通风效率。公厕外墙是全新的蓝色马赛克砖,配合公厕整体流线型设计,契合鼓浪屿海岛的特色。
谢雨真 摄
位于福州路的一座小型公厕,在局促的空间里创新性地采用了无性别式的设计,提高蹲位的运转效率,并配备了独立的男用小便间。
谢雨真 摄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厦门晚报社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