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创新公共服务新模式 “水电气网联办”助力城市便利再升级
时间:2023-02-28 08:36
          增强市政公用设施服务的协同性,提升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网络报装的便利性,市市政园林局牵头,会同市审批管理局、市资源规划局、市交通局、市公安交警支队、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厦门华润燃气公司、市政水务集团、福建广电等八家单位成立联办联席小组,设立联办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一口通办”,用户原需在4个窗口分别办理的事项,现可在全市32个水电气网营业网点和7个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一并办理,大大减少了用户临柜次数,提高了服务效率。联办窗口开设至今,已受理371单联办业务,减少用户跑动1113次

一、多方联动,实现“提前服务”“主动服务”

为保证水电气网接入与建设项目竣工工期安排相衔接,完善建设项目周边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水、电、气、网等四家市政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单位充分利用相关综合审管平台,进行提前、主动服务。在建设项目前期策划生成阶段,市资源规划局通过多规合一平台,将策划项目情况推送至水、电、气、网企业,各企业根据项目地块用途对其做用水、用电、用气、网络规划,对水电气网设施尚未覆盖区域提前实施配套。在建设项目申请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市资源规划局通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审批系统将项目信息推送至水、电、气、网企业,企业营商经理主动对接用户,主动送服务上门,获知具体用水、用电、用气、网络需求,制定相关方案。通过平台对接数据互通,不断提高审批服务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二、精简材料,实现“一张表单”“一证通办”

水、电、气、网等四家市政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单位整合梳理各自报装需求信息,按照“能并则并、能减尽减”的原则将4张各自不同的申报表,整合成一份简明的《厦门市用户水电气网协同报装申请表》,实现报装申请“一张表单”,申请人通过勾选需办理业务类型,实现一次申报,多事项合并办理的目的。同时整合水电气网报装所需材料,形成“一套标准、一套材料”通办,依托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在线获取身份证、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等身份资料,无需用户重复提交,实现“一证通办”,水电气网企业业务所需申请材料较多的,可以采取容缺受理的方式。用水、用电、用气、网络报装不设置与技术规范无关的任何前置条件。

三、窗口整合,实现“一窗受理”“全程代办”“线上联办”

(一)统筹整合,实现“一窗受理”。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全域水、电、气、网营业网点、共计34处设立“水电气网业务联办专窗”,制定联办办事指南,水电气网各企业安排专人轮值联办窗口,对窗口人员进行联办业务标准化培训,使全市范围内用户均能就近办理联办业务。

(二)部门联动,实现“全程代办”。用户在“水电气网业务联办专窗”递交“一套材料”,勾选需要联办的业务后,联办窗口人员通过系统录入、后台传输、数据共享将办理材料提供给各联办部门,联办部门专人对接项目需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业务办理,联办窗口人员全程跟进办理流程,保证办理时效,汇总所有办理结果统一出件。真正实现“全程代办”,用户只跑一次、一次全办,提升用户获得感、便利感。

(三)聚合互联,实现业务“线上流转”。个人用户通过“i厦门”平台“水电气网联办”服务入口,使用“一键报装”功能,上传所需材料,便可“一趟不用跑”办理业务,拓宽了业务办理渠道,实现“网上办“掌上办”

四、优化审批,实现“联合踏勘”“告知承诺”“协作开挖”

(一)统一协调,实现“联合踏勘”。外线接入工程涉及到破城市道路、公路、绿化,需进行相应行政审批和地下设施安全保护查询的,路权管理单位负责组织水电气网企业及交警部门联合会商,与用户约定统一踏勘时间,协调各家单位进行联合踏勘,统一收集踏勘意见反馈给用户,做到多专业踏勘一并进行、一次到位。

(二)审批提效,实行“告知承诺”。根据外线接入工程的性质、工期、区域、工艺等进行划分,在不影响安全施工管控的前提条件下,对小型低风险类接入工程涉及的行政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实现即来即办;对非禁止挖掘范围内的项目实行免批;对不符合告知承诺制的外线接入工程行政审批,由各行政审批部门并联办理,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加强审批监管衔接,及时将信息推送至监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三)统筹规划,强化“协作开挖”。根据《厦门市城市道路挖掘(占用)管理若干规定》要求,水电气网各管线单位定期报送涉及城市道路挖掘的需求计划。按照先下后上”“交叉合并”“分段施工的原则,采取同一区域、同一路段协调、沟通的方式,由路权单位统筹安排施工计划,由主要建设单位签署协议,组织优化施工方案,有效减少同一区域各项目单独施工带来的重复开挖路面、施工次数多、持续时间长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