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木:环卫设施升级的助推者
时间:2019-03-24 08:20

【名片】

张绪木:男,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江西九江人,1979年入伍,1982年入党,2008年转业到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现任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市容管理处二级调研员。

【声音】

环卫工作,既是环保工作,也是民生工作,容不得任何马虎。我们必须以对老百姓负责、对党和政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好环卫工作,为厦门建设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张绪木(右)到新建成的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检查环卫设施运行情况。(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车辆没冲洗干净,不能上路”“盖板要盖好,千万别把垃圾撒到马路上造成二次污染”……1014日,环岛路前埔垃圾填埋场整治项目,随着一辆辆土方车驶出工地,基坑内埋了二三十年的存量垃圾一点点减少。张绪木一边叮嘱工地负责人,一边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他浓密的眉毛上扬,瞪着眼睛,来回扫视工地各个角落,但凡有一丝疏漏,都难逃他的火眼金睛

作为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张绪木不管身处何位,始终不忘为民初心。他在负责全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以来,以直面问题、敢于较真、不留情面的严格管理,推动我市环卫基础设施转型升级。

认真研究论证  推动填埋场整改

位于环岛路附近的前埔垃圾填埋场,曾是厦门岛内垃圾处理的基地之一,并于上世纪90年代末封场。

垃圾填埋场建在市区?如果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一些市民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那个年代,前埔附近还是郊区,经济社会也未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无论是环保标准还是技术条件都不如现在成熟。

当时的前埔垃圾填埋场,可以说是一个简易的垃圾堆放场,存在环境安全隐患,需要整治。张绪木说。

怎么整治?厦门并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方案。接受任务后,张绪木第一时间组织各责任单位开展调查摸底,研究方案措施。通过组织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多轮专家论证,张绪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选择组织实施复杂、整改难度大、解决问题彻底的全量开采异位填埋处理整改方案,将其作为建议方案上报,最终被市政府批准实施。

由于前期准备充分,项目开工以后,总体进展顺利,后来遇到一些困难,张绪木又多次到现场协调解决。

张绪木同志对工作要求高,抓得细抓得实,比如什么时候交场地、机械什么时候进场,他都一一过问、积极协调,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鞭策。项目经理林景行说。据介绍,截至今年10月中旬,前埔垃圾填埋场整治项目已经完成70%,预计明年上半年就可以完成场地恢复。

带病坚守岗位  同时推进十余个项目

前埔垃圾填埋场整治项目,只是张绪木忙碌工作的一部分。他同时在推进的环卫项目,大大小小的有十多个。

已经运行了20多年的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早已不堪重负。张绪木积极推动该项目升级改造,今年8月,新的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投入使用,不仅转运能力实现了翻倍,而且环保设施更加完善,能够有效避免臭气外溢和垃圾渗滤液跑冒滴漏。

在远离市中心的东部固废处理中心,一座1500/日处理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助力我市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标。为了这个项目,张绪木也多次到一线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张绪木今年58岁,再过一年多就可以退休,他还患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常年靠注射胰岛素维持正常生活,在此之前动过了两次大手术。很多亲戚朋友都劝他歇一歇,别像年轻人那样拼!张绪木嘴上答应,但一到工作岗位上,又跟打了鸡血一样

在有限的工作时间,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能做的工作做好!张绪木这样说,也这样做。在他看来,随着我市大力推进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环卫基础设施也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好时机,作为一名环卫人,必须倍加珍惜难得的机遇,努力奔跑!

本报记者 吴海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