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30-03-01-2022-001 主题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 文 号 厦市政园林〔2022〕10号
成文日期 2022-03-29
标 题: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关于印发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内容概述: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关于印发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关于印发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3-29 11:14
字号: 分享: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年度重点工作开展,锚定目标、坚持对标,全方位推动市政园林行业高质量发展超越。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扎实开展,局系统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自2018年以来在住建部对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工作情况历次通报中,我市持续保持第一。污水设施建设“三个一百”行动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关做法在全省推广。水气服务营商环境建设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示范标杆。我局牵头组织实施的3 个项目在全省考评中位居前列,为我市获得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工作考核第二名做出重要贡献。全年新增或改造提升城市园林绿地435公顷,完成营造林面积21529亩。全市市政园林行业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局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火灾责任事故。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全面加强党建、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等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狠抓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修订班子成员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推动照单履责。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落脚点,共完成2批次73个项目,获得群众好评,其中“筼筜湖提升促百姓生活提质”项目被评选为市“十佳优秀提名案例”。“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扎实推进,29个“再落实”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举办2期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发展党员6名。扎实推进党组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3场,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向上向好。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刊发新闻报道907篇。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形成“检查督导、问题导向、立行立改、跟踪问责”快速反应机制,发现整改问题近2万个,有力确保城市主干道、公园景区的文明创建成效。充分发挥文明创建主力军作用,我局获评第六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年共选拔提任、职级晋升干部35人次,交流轮岗12人次,选派72名干部赴基层单位、边远地区、重大项目指挥部和工作专班等挂职锻炼,有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二)打造更高颜值的园林绿化景观

  1.全面提升绿化彩化水平。全年新增或改造提升城市园林绿地43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约152公顷),占年度计划的108.8%。继续推进环山、滨水、穿城的绿道建设,逐步形成系统完善的绿道网络,新增或改造提升绿道建设约60公里。以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为契机,引导全社会参与“建绿、爱绿、护绿”,累计完成义务植树83.61万人次,折算植树279.1万株。继续在城市重要点位重要路段重要区域打造园林精品,完成中山路花漾街区、滨海旅游浪漫线一期特色园林风情道路等样板项目。成功举办“众心向党,‘境’彩争辉”首届花境大赛,完成68个点位的花境布置,取得良好效果。在建党100周年、特区建设40周年等重大节日,在全市160余个重要节点开展绿化彩化布置,呈现了厦门的高颜值。强化行业管理,完善绿化养护考评办法,常规化开展考评工作,全市每月考评258条道路,共发现问题52013个,整改率98.8%。继续推动实施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信用评价,进入年度等级评定共610家。

  2.大力推进公园建设管理。按照“间绿透绿、显山露水”的思路,推动口袋公园、立体绿化建设,完成口袋公园建设34个、立体绿化建设30处。结合自然山水地貌,统筹全市郊野公园建设,完成新增或改造提升郊野公园约120公顷。植物园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稳步推进,进入冲刺阶段。园博苑实现免费开放,全年累计入园总人数178.3万人次,同比上升43.5%。筼筜湖片区文化大提升工作成效显著,建成“筼筜故事”馆。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其中白鹭洲中公园“十点读书”阅读空间、“墨迹咖啡”建成开放,南湖公园脚踏船正式营业。

  (三)进一步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和市政设施提升改造。建成西亭路(滨海东大道-万家春路段)道路工程、祥岭路下穿铁路西侧接线工程和同安东路(同新路-同安大道段)工程,完成新改建市政道路60公里。结合轨道交通2、3号线建设,完成沿线道路市政改造及景观提升。通过完成2550根多功能智慧杆改造、4351盏LED灯改造、架空线落地缆化、慢行系统完善等精细化建设管理,打造“安全、通畅、舒适、景观”的通行空间和道路环境。新建阳翟小学等一批人行天桥。对厦门宾馆及中山公园周边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启动打通城市道路“断头路”三年行动,2021年打通“断头路”16条,有效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2.加快推进本岛健康步道建设。实施东西向健康步道景观提升工程,不断优化完善绿化景观,打造“山海同框”的怡人景色。在东西向健康步道沿线新建增设便民服务点5处,提升步道便民服务保障能力。打造山海健康步道(五缘湾-湖边水库-东坪山步道)慢行系统示范区,其中一期工程已建成开放。

  3.稳步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完成筼筜湖流域36条排洪管涵清淤及修复工程,累计清淤8.1万立方米。全市共完成新建改造雨水管网64.5公里,占年度任务的107.5%。全年整治道路局部短时积水点28处,有效提升市政道路收水能力。通过排水防涝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全市建成区防汛工作,暴雨防御应急响应期间,全市累计出动12644人次,巡查道路18694条次,巡查雨水箱涵1050条次,清理雨水箅14015个。

  4.进一步完善管廊建设体系。结合新城开发、旧城改造、市政提升、高压电力缆化等,持续推进全市综合管廊建设。新开工建设综合管廊项目约15公里,完成新建地下综合管廊16.8公里。截至2021年底,全市投用干支线综合管廊约64公里,缆线管廊约226.24公里,入廊管线超1000公里,有效提升了城市承载力。

  (四)全力推动水环境治理

  1.持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全市共完成各类新建、改造给水管道约78.71公里。加快推动海沧水厂三期工程建设,推进海沧清水进岛、高殿水厂拆建腾地工程、西山水厂深度处理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供水保障可靠性。完成竹坝片区自来水改造工程,推动希望大厦、天伦花园等一批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不断提升供水水质。2021年全市累计供水总量5.32亿吨,日均145.82万吨,同比增加8.32%。

  2.扎实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一是继续加快污水设施建设。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全面推动污水设施建设“三个一百”行动,新建、改建、扩建2万吨/日以上的污水处理厂16座,其中7座已于2020年前通水,2021年新增通水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9万吨/日,剩余6座正加快建设,全市大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达179万吨/日以上。按照厂管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的要求,加快新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的建设,2021年完成126公里污水管网建设。随着一批污水设施陆续建成投用,2021年全市大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水处理量为44259万吨(日均处理121.26万吨),同比增加9619.17万吨(日均增加26.62万吨),比增27.77%。二是全面推进源头雨污分流。我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被省委省政府列入“难、硬、重、新”攻坚任务,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践“溯源排查、正本清源、排水管理进小区”的源头雨污分流三步走治理模式。其中,溯源排查工作已全部完成,完成排查面积416.64平方公里,排查管网长度约22183公里。到2021年底,全市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已完成100.05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25.7%。稳步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全市6个区均确定排水管理单位。上述工作的开展,有效解决混流区、合流区存在的管网淤堵、污水外溢、雨水井散发臭气等民生问题,明显提升城区生活品质;同时我市污水进厂BOD浓度稳定在120mg/L以上,是全省唯一超100mg/L的城市,污水收集率全省第一。三是着力提升农村污水治理水平。召开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策划生成岛外4区1256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提升工程790个,共441个工程(750个自然村)开工建设。打造翔安区大帽山山仔头村、同安区沟乾村等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示范村。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关做法在全省推广,并在全国土壤、农村和地下水生态环境管理培训班上作经验汇报。

  3.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由试点转到全市域,以内涝防治、污水收集处理、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为重点,梳理并明确各区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和要求,形成年度工作任务下发各区并跟踪督促。2021年各区任务基本完成,全市25%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4.推动筼筜湖水质大提升。统筹推进筼筜湖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和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及西堤闸工程工期建设,及时启动筼筜湖“西水东调”生态补水工程。“筼筜湖治理”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改革措施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2021年6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筼筜湖治理的生态文明实践”,充分肯定筼筜湖治理和保护成效。

  (五)扎实推进生活垃圾治理

  1.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厦门模式。成立垃圾分类学院,与吉林、黑龙江两省深入开展垃圾分类交流协作,生活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广泛推广。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0%,准确率达到85%以上,回收利用率超40%,资源化利用率超80%。自2018年以来,在住建部对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工作情况历次通报中持续保持第一。全市8镇街入选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2.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后坑、海沧垃圾焚烧发电厂被授予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最高荣誉,实现我省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开工建设东部固废中心生物质一期、填埋场二期、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等项目,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5350吨/日。启动东部固废中心改造提升。完成1500个垃圾投放点的改造提升,全面实现各类垃圾分类直运。推动公厕建设,2021年全市新建农村公厕52座,建成区公厕达4.8座/平方公里。

  3.持续提升市容环卫管理水平。通过主次干道保洁全程跟踪、背街小巷保洁以克论净的量化指标考核、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考评及以奖代补机制,以考核促整改,以整改促提高,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扩大60平方公里海域纳入海域保洁范围,基本实现厦门岛及周边内湾海域保洁全覆盖。顺利通过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验收。

  (六)全面提升城市供气保障能力

  1.有力保障气源短缺期间民生用气。针对国家实施“南气北调”、我省调用天然气发电造成管道气源紧缺的情况,立即建立每日监测调度机制,牵头制定《天然气有序用气应急预案》,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压非保民”实战演练,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确保了全市管道用户生产生活需求。

  2.加快推进燃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新建改造管道95.05公里、新增管道用户37110户,完成年度计划的158%和186%。“瓶改管”餐饮用户405家、居民用户2253户,完成年度计划的101%和113%。建成大嶝LNG气源站,基本完成配套管网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完成9座瓶装燃气供应站建设任务,站点布局更加合理,规范化场站数量不断增加。

  3.深入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刻汲取省内外燃气事故教训,不间断开展5轮专项整治,提前完成省住建厅下达的7项燃气安全设施与管理提升任务。逐项落实市政府部署的22项加强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对所有涉气部位、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提升。全年整改隐患问题13869处,认定瓶装燃气企业不良行为209起,提标改造燃气场站101座,完成全市2920多公里户外管道普查建档并在GIS系统录入全部2413公里地下管线数据,加密设置管道标识15561处,实现安全生产责任零事故的目标,全市燃气用户和户外管网泄漏起火燃爆数量同比下降14%。

  (七)全面提升森林景观质量

  1.全面落实林长制工作。全面落实林长制有关工作任务,牵头推动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推进国土绿化美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古树名木保护、深化林业综合改革发展等事项,2021年我市林长制考核获全省第二。

  2.持续抓好营造林工作。2021年全市完成营造林面积21529亩,占省级下达任务的205.04%,其中,完成植树造林面积3934亩,占省级下达任务的157.36%;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7595亩,占省级下达任务的219.94%。曹坑山(海悦山庄后山)、狐尾山(市政府后山段)景观提升完成苗木种植,东坪山林相改造项目正有序推进。

  3.发展壮大花卉林业产业。积极开展花卉林业招商工作,已完成项目落地19个,其中重点招商项目棠潮园艺暨班纳利中国育种中心已在海沧开工建设。有效整合我市国有企业的行业优势和企业资质资源,推动组建厦门园林花木集团公司,打造市级园林花木行业平台。签署淘宝中国福建绿植花卉产业带直播平合作协议,已有90多家企业入驻,招商成效显著。

  4.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编制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专项规划,完成森林火灾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和森林防火网格化试点任务及林地(林区)网格划定,全市林地(林区)划定网格613个,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森林火灾风险普查调查工作。全力推进全市森林防灭火提升工作三年行动,提升改造防火林带14.18公里,岛内林火预警监控覆盖率达90%以上。2021年全市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

  (八)推动专项重点工作落实

  1.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一是全力支援同安抗疫。第一时间选派33名党员干部下沉同安等村居一线支援抗疫工作。累计派出31家企业单位聚合而成的四批支援力量,共49辆垃圾转运车、95名驾驶员和377名保洁员,支援同安重点区域环卫保洁、垃圾转运、日常消杀工作。另外,全局共有871名党员干部参加共建单位或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做好公园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全市统一部署要求,认真落实“一米线”、预约、客流管控等防疫措施,做好公园和健康步道的开放和闭园管理工作。三是做好城市运转保障工作。疫情期间,针对瓶装气源无法运输的突发状况,及时统筹调配气源运力,协调打通泉港气源运输渠道,有力保障我市燃气供应平稳正常运行。成立供水应急保障工作小组,加强水质监控、做好消杀处理,做好疫情期间供水保障。确保全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00%无害化处理。四是做好企业纾困减负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制定出台水、气领域应对疫情助企纾困减负相关政策,对工业和一般商业企业给予水气价格优惠并免收城镇污水处理费。

  2.推动省市重点、为民办实事、城乡品质提升等项目建设。我局承担的省重点建设项目5个,2021年实际完成投资8.4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0.66%。市重点建设项目22个,2021年完成投资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9.85%。承办省、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共8项,完成投资 25.99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55 %。我局组织实施的城乡品质提升项目有35个,2021年完成投资37.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49%。我市获得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工作考核第二名,其中我局牵头组织实施的湖滨北路提升改造项目获得全省城市主干道整治样板工程第一名,宋洋片区景观绿化整治提升工程、滨海浪漫线绿化工程项目均获得全省第二名。

  3.狠抓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安全生产和扫黑除恶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工作部署,以开展市政园林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主线,认真落实园林绿化等六大板块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全年组织开展9轮安全生产专项行动、9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3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1次房屋安全专项整治、1次有限空间专项整治,规模以上检查2061人次,排查消除安全隐患2546项,开展应急演练980余场次,组织市级演练1次,参加市级演练6次,全年较好地完成了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各项任务,局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火灾责任事故,全局系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4.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完成《厦门市排水管理办法》起草及报审工作,制定出台《厦门市市政园林领域首次或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实施办法》,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强化“放管服”改革,下放8个审批事项;实现审批事项百分之百容缺受理,全年办理审批服务2845件,水气服务营商环境建设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示范标杆和最佳实践城市。“多规合一”项目协同平台累计处理全市各类项目570多个。全年处理群众来电咨询投诉7658件;办理市长专线转办5633 件,群众满意度达99.89%;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件79 件,我局获评市人大工作先进集体。

  5.推动智慧市政园林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编制完成《智慧市政园林(林业)总体规划》,有序推进“一平台、两中心、六系统”建设,即智慧市政园林(林业)总平台、监督指挥中心和大数据中心以及智慧市政、智慧环卫、智慧园林、智慧燃气、智慧林业、智慧水务六大专业监管平台。除智慧水务平台外各平台的设计工作2021年内均已启动。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更高水平打造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要求,市政园林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一是行业建设管理仍有不少短板。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部分街头小游园、社区公园配套服务设施不足。垃圾分类的源头减量仍有差距,厨余垃圾处置技术有待突破。源头雨污分流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排水管理长效机制仍需进一步建立完善。二是智慧市政园林建设相对滞后。市政园林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仍需加快推动,行业智慧化管理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仍需加强。行业系统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干部老化问题还比较突出,干部梯队建设仍需加强。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全面提升市政园林行业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持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奋进新征程。坚持思想引领为首要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做好线上线下宣传引导,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单位创建,不断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党规党纪教育,对省委巡视、市委巡察整改工作进一步“回头看”,进一步梳理完善制度规定,及时查缺补漏,堵塞漏洞,确保党员干部能做事、做成事、不出事。继续推进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和交流轮岗力度。认真抓好机关效能、信访、保密等工作,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提振干部精气神。

  (二)有序推进园林绿化增绿添彩

  提高园林绿化建管水平。以“城乡品质提升”为契机,以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为目标,推动岛内外及新城片区园林绿化建设。加大市花市树、色叶植物、乡土植物的应用,坚持“一路一景一特色”原则,打造特色园林景观大道,重点实施南北向健康步道附属园林绿化工程、滨海浪漫线三期、过芸溪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新增或改造提升城市园林绿地400公顷。践行“下沉一线工作法”,一线发现问题、一线整改问题、一线责任整改、一线整改效果,推进提升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抓好公园绿地改造提升。全力冲刺植物园创5A,植物园力争实现“万种园”目标。持续做好园博苑运营管理,做到生态良好、配置合理、服务到位、管理有序。积极推动筼筜湖片区文化大提升,以高水平的建设管理,讲好“筼筜故事”。认真吸取广州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的教训,在保留古树、适合乡土种植的现有树木的前提下,对城市边角地、地铁出入口、天桥跨线桥等进行集约化提升,通过乔木空间梳理及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的应用,推动典型口袋公园、标志性立体绿化和郊野公园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建设口袋公园(小游园)30个、立体绿化30处,为市民提供休闲、便利、绿色的公共场所。

  (三)持续抓好市政设施提档升级

  推进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加快推动同安汀溪西路道路工程、湖里大道西段提升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新改建城市道路60公里。计划打通新光路(新阳北路至新光北路段)等11条断头路。加快市政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建成一批人行过街设施。持续推进道路照明节能LED改造工作,推进智慧杆的建设,力争 2025年新建道路完成智慧杆全覆盖。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完成新建改造雨水管网40公里。抓好健康步道系统建设。做好东西向健康步道建成后的景观提升、便民服务和日常运营维护工作。继续推进南北向健康步道建设,力争南北向健康步道全线2022年建成投用。持续推进综合管廊建设。结合新城开发建设、市政提升改造、高压电力缆化、管线改造和地下空间开发,加快推进电力进岛第三通道缆化迁改、翔安东路综合管廊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022年计划新开工建设综合管廊10公里。

  (四)深入推动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

  不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海沧水厂三期工程,推进高殿水厂深度处理提升改造工程、西山水厂深度处理一期工程、海沧清水进岛工程、翔安北水厂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继续推进各骨干水厂配套出厂干管、泵站建设,加强片区供水主干管互联互通,不断提高供水保障和统筹调度能力。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污水治理。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完成三个“一百”目标任务,对生活污水治理进行全链条精准施治、综合施策。加快推进前场、内田等在建污水厂建设,到2022年底全市大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将达200万吨/日以上。按照厂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运要求,加快推进市、区两级配套管网建设,2022年新增、改造污水管网100公里以上。推进全市排水管网正本清源项目全面展开,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效能。继续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示范村,保质保量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任务。总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经验做法,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模式。扎实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常态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持续强化海绵城市全过程管控力度,至2022年城市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推动筼筜湖水质大提升。通过强化防汛设施管理、科学调度水体、加强污染源监控等举措,持续改善筼筜湖水质。2022年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及西堤闸工程完成泵闸主体工程并投入使用,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完成100万方清淤,“西水东调”生态补水工程建成并通水运行。

  (五)稳步提升市容环卫管理水平

  垃圾分类继续领跑全国。深化垃圾分类“厦门模式”。继续在厨余垃圾处理、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民众分类意识提升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垃圾分类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不断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加快推进东部固废中心生物质一期、填埋场二期,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建设,重点推动白云飞生态园提升,按2023年日焚烧能力达5850吨、厨余处理1850吨、餐厨900吨的远期目标推动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乡环卫保洁水平。持续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精细化考评和背街小巷专项考评、农村垃圾治理和环境卫生管理考评;保持厦门全海域常态化保洁;推进农村公厕提升改造,岛外农村地区计划新建改造11座公厕。不断创新机制体制。推动建立“谁污染谁治理”“多排放多付费”的精细化垃圾管理机制,出台非生活区生活垃圾分类计量收费制度。着眼垃圾分类对环卫保洁、生活垃圾管理带来的新变化,推动完善《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厦门经济特区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

  (六)全力保障燃气供给安全稳定

  紧盯重点任务抓紧燃气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完成剩余的40 公里铸铁管改造,计划新建改造燃气管道60公里、新增管道用户2万户。以人流密集区域、高层建筑底层裙楼为重点强力推进餐饮集中区“瓶改管”试点工作,以纳入全市改造范围的老旧小区和无物业小区为重点加快居民用户“瓶改管”,力争超额完成500家餐饮场所、2000户居民的改造目标,确保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从严从紧从快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全国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排查整治燃气经营、餐饮等公共场所、老旧小区、燃气工程、燃气器具等燃气源头、燃气管道设施等6个方面的安全风险和重大隐患,进一步完善全覆盖全过程监管机制,标本兼治提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运用智慧手段提升燃气安全监管能力。以建设全市统一的用户、钢瓶安全管理系统为重点,并按照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要求,建设智慧燃气监管平台,进一步提高燃气安全监管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七)加快推进林业生态绿色共享

  持续抓好营造林工作。以“城市更加美丽时尚,乡村更具田园风光”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营造林水平。推进落实市林长制五项配套制度,持续开展森林生态修复造林,计划完成植树造林2860亩,森林抚育10000亩。结合山海健康步道建设有序开展林相改造,提升森林生态景观,让百姓共享优美安全的森林生态福祉。持续推进棠潮园艺暨班纳利中国育种中心建设。全力确保森林防火安全。夯实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森林防灭火提升工作三年行动、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专项规划项目实施。

  (八)全面提升行业服务保障能力

  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作为行业建设管理的有力抓手,坚持目标具体化、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加快推动省市重大、重点、为民办实事、城乡品质提升、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统筹行业考评。充分发挥行业考评的“指挥棒”作用,整合形成市政园林行业一体化考评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年度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安全生产等责任任务,持续抓好安全生产、扫黑除恶、反恐防范、消防等工作,建立健全市政园林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确保局系统安全稳定。推进智慧化管理。以实现市政园林行业智慧化管理为目标,加快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打通与各相关平台及区市政园林部门的数据对接,实现市政园林设施信息的共建共享,力争2023年基本实现市政园林行业管理的智慧化。深化审批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工作,不断推进审批服务改革创新,进一步提质、提速、提效。持续推动厦门市排水管理办法等制定工作,推进市政园林系统包容审慎监督执法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主办: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地址:厦门市厦禾路362号建设大厦

邮箱:szylj@xm.gov.cn 电话:0592-5181120 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33号 闽ICP备2020019590号-1 网站标识码:35020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