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图文直播 > 厦门市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新闻发布会 > 背景资料
厦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背景资料
发布时间: 2020-04-22 11:02 【字体:

厦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背景资料

2013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后因2016年强台风“莫兰蒂”影响和2017年厦门会晤重大活动保障而延缓申报工作。2018年,市委市政府再次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并写入2018年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原则,举全市之力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努力把厦门市建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先行区、示范城市。

创建以来,厦门市围绕着打造“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目标,重点实施三大保护建设工程,包括以构建海湾城市生态格局的生态保护工程、以构建“高颜值”城市绿地系统的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和以构建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市政工程。在考核的六大类46项指标中,所有考核指标均满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申报评审要求。其中,7项否决项:《厦门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及绿线划定(2017-2020年)》经报市政府批复,并在3种媒体上向社会公布,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至2017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地率为40.42%;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为91.03%;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3平方米,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为8.47平方米(翔安区);林荫路推广率为85.9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6%。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厦门为“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这正是对厦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特色的最精辟的概括。创建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一)严格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构建海湾城市生态格局

一是实施“跨岛”发展战略,构建大花园城市格局厦门拥有绿色森林生态屏障和蓝色海洋生态屏障,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俱全,城市建设以自然为美,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山水风貌,把好山好水好风景融入城市,造就“众星拱月”大海湾花园城市山水格局和“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城市态势,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海、记得住乡愁”,既有利于缓解岛内人口拥挤,土地、环境资源紧缺;同时有利于改善本岛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二是实施生态控制线划定,构筑城市十大生态通廊。2016年出台《厦门市生态控制线管理实施规定》,重新核定生态控制线范围,划定生态控制区用地面积为981平方公里(占厦门陆域总面积的57.7%),构筑10条山海生态通廊,形成“山环水抱、藏风纳气、青山碧海、红花白鹭”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为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夯实基础三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综合物种指数。据2018年监测分析结果,厦门市综合物种指数为0.7447,园林绿化应用木本植物有628种,其中本地木本植物 (含驯化种) 达590种,厦门园林绿化植物种类中本地木本植物指数为0.9395。同 2013 年相比,市域鸟类、鱼类和植物种数都有增加,表明厦门市的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古树名木和后备古树,全部进行建档、挂牌并确定保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保护率为100%。四是实施山体生态修复,构筑绿色森林屏障。创建期间,先后完成岛内外10余处山体生态修复工程,修复面积453.49公顷,生态修复率每年增长均超过10个百分点。五是实施溪流水体生态修复,构筑安全生态水系至2018年,累计完成安全生态水系建设318.2公里生态河道、11处湿地的建设。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消除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总体情况,厦门达到了治理目标,是全国16个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100%的城市之一。六是实施近岸海域及湿地生态修复,守护蓝色海湾厦门海域面积355平方公里,通过近几年开展海域水环境治理和综合整治,进一步构建优美海湾人居环境。其中,厦门海洋垃圾防治工作得到原国家海洋局充分肯定,被作为“厦门模式”在全国海洋工作会上介绍推广。七是实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截至2018年底,马銮湾试点区全部海绵项目已完成,翔安新城试点区共完成海绵项目69项,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八是实施“城市双修”试点建设,夯实生态修复成果创建以来,厦门“城市双修”项目现已完工和开工项目共36个,通过实施“城市双修”试点,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二)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建设,构建高颜值城市绿地系统

近3年(2016-2018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维护资金投入58.58亿元,新增园林绿地面积2826.67公顷。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狠抓公园绿地建设。创建以来,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公园(小游园)200余处,实现城市建成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居民“走出家门,就进公园门”,步行15分钟可方便进入公园绿地。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初,厦门市进一步在全市展开“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共建高颜值生态社区”活动,实施“百日建百园”工程建设,新增社区公园(小游园)109个(含利用现有绿地配套园林设施的公园58个),实际新增公园绿地面积61.96公顷,切实提高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同时,全市人民积极参与义务植树、市民绿化节、认建认养绿地(树木)活动、“市民园长”管理模式等活动,共同参与创建活动。

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好城市绿化工作。贯彻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适种、经济、美观”的绿化理念,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重要原则,秉承节约型园林的理念,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大花乔木、多年生花灌木、色叶植物,特别是市树凤凰木、市花三角梅、属植物、芒果树、大花紫薇等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适生)树种,扎实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创建期间,结合灾后重建,重视提高道路绿视率、林荫路建设和提升道路绿化颜值,仅2018年就完成“三线四片”提升项目86个,重要门户、重要活动场所、重要路段、重要城市客厅的其他重点项目43个、一般项目47个;重建提升道路绿化35条;补植(种植)乔木约250种5万余株、灌木约500种15万株。同时全面开展立体绿化建设,城市绿化不断向“空中”拓展。近3年全市完成500处以上的垂直绿化建设,立体绿化面积逐年递增且效果良好,已成为厦门市的景观特色。

绿道建设也是厦门创建活动的一大特色。串联“八山三水”的健康步道项目,全长约23公里,于2020年元旦全线建成并投入使用,给市民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健身、旅游、通勤等功能于一体的步道系统。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至今已举办了18届,从2008年起连续12年荣获“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认证。该赛事部分赛道是在沿海边的环岛路绿道上,沿途既有依山傍海、风景如画的环岛路,更有厦门美景点缀其间,可尽览厦门的天风海韵,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云顶路空中自行车快速道,全长约7.6公里,于2017年10月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是厦门岛内中心区域架设起中国首条空中自行车道。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完成绿道建设总长度511.8公里,全市绿道网进一步完善,“开门见绿,低碳健康,悠闲放松”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写照。

三是筑牢安全底线,确保城市公园游乐设施安全运行。坚持将公园景区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作为城市公园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来抓,注重源头管控、动态监控、规范化管理。对公园景区大型游乐设施的建设实行依法管理,将公园景区大型游乐设施场地建设与运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各公园管理单位和运营单位全部做到证照齐全,产品合格,安全管理,合法运营。同时加强常态化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安全运营。

(三)加快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构建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先后开展两轮市政设施综合整治提升,实现了“路平、灯亮、水通、城市家具美观简约、市容整洁、市政设施安全保障”的既定目标,提高了城市应对恶劣天气下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交通等民生的保障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环境品质。一是加快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运营的干、支线综合管廊43.81公里,缆线管廊121.3公里,纳入管线约880公里。二是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厦门垃圾分类目前已全覆盖全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成绩突出,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日益完善。在住建部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中,厦门市连续6个季度总分排名全国第一。三是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量达96%,超过国家生态园林考核指标要求。2018年,住建部对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中,厦门连续四个季度排名分区第一、全国前列。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